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疾病中,排名前三的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这三种疾病均属于慢病行列;慢性疾病已成为了危害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面对慢性疾病伸出的“魔掌”,在健康层面我国健康战略由“治疗”逐步向以“预防”为核心展开了系列医疗改革;提倡全民健康,呼吁科普患教,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为创造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当前,慢病管理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的文件,整顿了互联网医疗行业乱象,也明确了互联网诊疗边界&互联网医院建设标准,助力互联网医疗行业回归理性。在政策文件中也定义了互联网诊疗范围,“通过互联网等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签约服务”;这也为后续“互联网+慢病管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切实政策引导。
关于亿欧在2021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白皮书》中,对于慢病管理的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2357亿元”,渗透率将增长至37%;由此看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还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当前“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覆盖了“复诊随诊、续方派药、用药指导、指标监测、健康科普”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有效弥补了传统慢病管理的短板,包括“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就医痛点。随着互联网医疗逐渐成熟,“互联网+慢病管理”逐步成为服务慢病患者的一种新方式。
包括快速问医生在内的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正着手布局慢病管理领域。联合医院、药企、保险方等机构加速完善“互联网+慢病管理”业态体系。一方面整合优质医生资源,另一方面拥抱多元化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技术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医患之间的精准匹配率帮助解决慢病患者的核心需求,让“互联网+慢病管理”切实发挥出价值。当前,我国在“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上经验还尚不成熟,处于成长阶段;未来在“互联网+慢病管理”上的探索空间还很大,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也正试图通过慢病管理寻找到互联网医疗下一阶段新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