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唐宋时期,许多医家开始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膏滋剂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宋朝的洪景严在《洪氏集验方》中载有琼玉膏方,由人参、袄苔、生地、白密炼制而成,主治虚劳,是养阴润肺的祖方。后世医家一直把它视为滋阴膏剂的代表,由此演变而来的药方不胜枚举。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百家争鸣,各创新说。以养阴派著称的著名医家朱丹溪,变更洪氏琼玉膏方的剂量,仍用“琼工”之名,以填稻、补虚、调真、养性,是当今常用的强身延年膏滋方剂。刘完素在他所著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介绍了许多养生延年之法,并提倡使用膏滋。他所创制的桑核膏,主治血虚生风、血痹风痹、高年便秘、夜寐不安等,的确是一帖补虚扶正、养生保健的膏滋良方。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对于膏滋的制作方法颇有研究。他曾在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益母草膏制取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