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橘红为芸香科(Rutaceae)柑桔属(Citus)植物化州柚(Citus gandis ‘Tomentosa’)的干燥幼果。化州橘红又名化橘红,为中国广东省化州市独有,是一种地道质优、珍稀名贵的化痰止咳、解酒宽中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其应用已有1500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列为皇室贡品和圣药。 一、化州橘红的历史 化州橘红食用与药用,始于南朝宋时(公元420~479年)。明朝万历年《高州府志》(化州当时属高州府管辖)的“物产”部分,书中记载:“化州橘红唯化州独有”。清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编纂的《广东通志》卷22 称化州橘红为粤中“灵奇珍异”之品;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吴仪洛编著的《本草从新》载:“化州橘红,消痰至灵”;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称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彭以孙编纂《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例报明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士者亦不易得。”化橘红素有“南方人参”之美誉,凡入化州的官宦商贾、文人学士,均以能获得一两枚化州橘红为幸事,正如清朝江世林所著《橘红辨》记载:“化州橘红,上贡朝廷,远售中外,世人所知,由来已久。”化橘红自公元420年以来,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药食同源,沿用至今。 化橘红自1963年版及以后各版《中国药典》所收录,作为化痰止咳、解酒宽中的常用中药。 二、化州橘红有效成分的研究 化州橘红主要含有黄酮类、香豆素类、糖类及挥发油等成分。总黄酮含量约为15%,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柚皮甙(Navingin),野漆树甙(Rhoifolin); 还含有异欧前胡素(Isoimpeato),佛手内脂(Bogapten)等;此外,挥发油含量约为0.9%,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糖类成分主要有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等。 三、化州橘红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实验表明,化州橘红具有明显的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血液流通,加速脂质残余颗粒(废物)的清除和排泄的作用。 化州橘红总黄酮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一般情况,降低死亡率,抑制肝肿胀;总黄酮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明显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提示药物可能通过抑制模型动物肝细胞凋亡而起到对抗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总黄酮可减少模型动物的细胞因子含量,使肝脏炎症明显减轻,肝功能恢复,同时逆转肝脏病理改变。 化州橘红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挥发油还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同时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炎、抑菌作用。 四、化州橘红的临床应用 化橘红气味清香,为理气宽中、化痰止咳中药之珍品,为历代史学家和医家所认同和推崇。根据中医“痰症”的理论,认为“脂浊”(高脂血症)由痰所化,痰由脾而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为脂浊,注入血液是高脂血症发病的主要病机,尤其表现在高脂血症的初期。因此,应用化橘红宽中、化痰之功效对于早期防治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五、化州橘红的特点说明 化州橘红具有“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的功效(清代《本草纲目拾遗》)。现代研究证明,化橘红富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保肝、利胆等作用,是预防多种疾病的天然健康品。